在每个企业中总存在一部分难以管理的员工,俗称“刺头”。“刺头”员工的管理问题是每一个企业都回避不了的。
所谓“刺头”,就是浑身长满刺的人,其主要特征是喜欢刁难、挑事,经常在公开场合和上司顶撞;藐视制度和规则,有时会散布一些消极思想言论;在小团体内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。
HR跟这种人打交道很棘手,但又因为刺头没有明显触犯禁止性条款,没到痛而杀之的地步,如果处理不当,反而会扩大负面影响。管理者如何处理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,如何面对与刺头之间的矛盾,对于很多管理者来说,实在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挑战。
一、认识刺头
在职场中能成为刺头的一定是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一定工作能力,而且在公司内有一定人员基础的。刺头的表现更多的是对于主管的工作安排的不配合。
如果你想要真正认清刺头,就得挖一挖,下属不配合的原因有哪些?这样才方便你将刺头分类,有利于针对性的处理。
固执的态度型刺头,这一类型更多的是对于你的工作安排不认同或不理解,本身又比较固执,所以才会与你在工作中产生冲突。
离职的情绪型刺头,而离职的原因,更多的是对于公司抱有很多不满,甚至直接对你有不满。
有背景的资源型刺头,这类车徒是最难处理的,如果你正在遭遇的是资源型的刺头。更多的要考虑柔性的处理方案。
二、必备三招
第一招:冷静应对、分化瓦解
“为什么不给我们加薪?”
耳边骤然响起一个声音,我眉毛一皱:兴师问罪的来了!
抬头一看,果然是她——一个人见人躲的刺头,她身后还跟着两个人,神情有些紧张。
什么叫不给我们加薪?这话说的!我心里顿时刮起了一股风暴,一看到那副不要脸,就想上去扇她两嘴巴子,好像全世界都欠她,公司专门为她开的似的。
但我忍住了没作声,只是风平浪静的说了句:“什么情况?我们去会议室谈谈吧。”
我起身带他们去了小会议室,然后义正词严的正告她们:“如果是谈加薪,对不起,只能一对一跟我谈,工资是不可以公开谈论的,否则我们都严重违反了公司制度,只能恕不奉陪。”
看到我这个态度,跟着她的两个人瞬间耷拉下脑袋,耳语了几句,就离开了。
一见这情形,刺头开始软下来,她说:“其实我就是想给她们问一问,我自己倒无所谓,反正我又不是过不掉。”
“你能代表她们吗?如果谁有问题,让她单独找我,直接找我谈。”
说完,我一声不吭,空气变得很凝重,她此时感受到了压力,支支吾吾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走了。
真是无事生非!
遇到这种情况,作为管理者,既不能退缩和支吾过去,也不能顺着对方的情绪走,反过来骂对方,要主导谈话,但不要跟他们争论和解释什么,一定要先冷静下来,不要着急,然后慢慢找到应对的策略。
当然,刺头也是要区分的,不是所有的刺头都那么可恶,有的属于性格使然,有的是态度上有问题,有的纯粹是“二”——比如为愤青而愤青,为反对而反对。
对于性格使然的,要掌握好分寸与火候,有机会的时候要与其深入沟通,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;对于态度上有问题的,要直言不讳的指出其问题所在,还要看表现,说不通和改不了的,坚决予以处理;
对于“二”的,要给予引导,要强调“你跟别人不一样,你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,但是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。”类似这样的话,他会比较爱听,也觉得很受用,在无形中会认同你。
总之要针对对象,针对具体事件,各个击破,让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。
第二招:找准软肋,对症下药
公司过去曾有个员工,仗着其姐夫是集团公司高管,经常跟同事闹矛盾,无理也要搅三分,很多人都不想跟他一起共事,他上司也因为顾忌到他姐夫这层关系,也拿他没办法。
有一次,他又与某位同事因为小事发生矛盾,他得理不饶人,非要闹到我这里。我给他叫到洽谈室,亲自给他倒了一杯水,然后用语重深长的语气跟他说了一番话:
“这个事情孰是孰非,在没有了解清楚之前,我不作评价。不过我还是先说几句题外话,无论对错,你先暂且听一听。我听说你有很硬的关系,这个是好事,也不是好事,为什么这么说呢,因为我想问你几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、你觉得你亲戚是希望你表现好,还是表现差?”
“当然是希望表现好了。”他不假思索的回答。
“那好,那你觉得现在你的这种表现究竟是好,还是差呢?”我开始追问。
“这……”他抿了一下嘴,一时有些语塞
职场上,有的人看似普普通通,却能得到领导的赏识,多次委以重任,升职加薪甚至三级跳。有的人看起来聪明灵活,却不得领导喜欢,无论如何“施展拳脚”领导都无动于衷。这想必是他犯了职场忌讳,遭领导反感了。
那么领导最反感下属怎么的表现呢?下面列举13个例子,快对照一下自己是否有这些行为。
一、在工作当中得过且过
是指承担的本职工作,能混就混,不求上进;对工作不负责任,敷衍了事;缺乏工作热情,缺乏办事责任心;做事情拖拉拖沓,不讲效率、效果,干活时无力、无序、无效。领导也是过来人,骗他绝对不可能。等个人醒悟,要不机会没了,要不就是年龄大了,要不换领导了。
二、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
是指一丝一毫也要计较,一分一钱也不放过。尤其是在一个单位里,如果老是为小事闹个没完,会形成公愤,周边同级别的群众,也会墙倒众人推。有的高手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,有道是:不争也是争。
三、在感情上伤害上级
大多数人被上下级关系绑架了,看的太重。领导首先是人,人的通性是不能随便触碰的。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结死仇?一是背后拨弄是非、说三道四甚至无中生有说领导的闲言碎语;其二是当众顶撞,公开冒犯,下不来台。到这个时候,对错已经不重要了,面子更重要。
四、在处理事情时总自以为是
是指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,不接受别人的意见,也听不进上级领导的意见。一般来说,容易发生在年龄较大、资历较深、见识较广的老骨干。
五、在受到批评时闻过则怒
所谓闻过则怒,指的是别人批评自己、指出错误缺点之时,勃然大怒、一触即跳。其实,领导者一般不会无缘无故批评自己的下属,往往总是事出有因,忍了很久。较好的办法,是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,再慢慢解释。
六、在人际关系间拉拉扯扯
是指搞非组织活动,拉一帮人对付另一伙人,甚至拉帮结派。有的员工以“群众领袖”自居,敢于在领导面前起哄;设置圈套,让领导中计受困;制造“软罢工”,让领导无可奈何等等。
七、在领导面前夸夸其谈
是指的浮夸虚假、不切实际,光说不做或多说少做,有“唱功”而无“做功”。其弊端,一是不干实事、干不成事;二是混淆视听、制造混乱;三是有时对领导者产生误导,造成领导决策失误;四是哗众取宠,破坏单位务实、踏实的作风。要强调的是,这些“空谈”者,本质并不一定坏。
八、在言行方面缺乏自律
是指随意妄为,管不住自己的口、手、脚。口爱“乱放炮”,说话不负责任、不顾后果;手伸得长,贪小便宜。这种人大错不犯、小错不断,容易把单位的形象搭进去,擦屁股的事甩给领导。
九、在处理问题时越权施令
是指超越自己的职能权限,向下发号施令、自作主张,造成不良后果。我们常说,要准确到位,不要缺位、不要错位、不要越位。
十、对上级退避三舍、敬而远之
是指应对上级领导戒备三分,人为制造隔阂。有种潜意识,是逢上必反。自己给自己找的概念,是 “不趋炎附势”、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、“清高自傲”、“抗上敢顶”。
。
我乘胜追击“嗯,那好,我不为难你,你再考虑第二个问题:你觉得这样做是给亲戚长脸还是丢脸?”他变的局促不安,额头上开始渗出汗水,一言不发。
河北专接本声明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