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料1: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,自然灾害频发:全球气候变暖,飓风频频登陆,非洲洪水泛滥,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……
人类既是受害者,又是肇事者。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,预防不利,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:资源短缺、环境污染、生态破坏,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海、陆、空是无穷尽的,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,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……
材料2: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,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,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。人们开始认识到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、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。
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计划,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。如今以低能量、低消耗、低开支为核心,从而减低碳,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。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,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。
(1)根据材料1,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来分析“人类既是受害者,又是肇事者”的说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?
(1)尊重客观规律,正确地估计意识的能动作用,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。而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。
材料1中之所以会发生生态环境的恶化、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,是因为人类没有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。这就要求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要尊重客观规律,否则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。材料1的现象正说明了这一点。
(2)实践决定认识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,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,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,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。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,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。
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,反之则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甚至破坏性作用,使实践失败。理论只有掌握群众,最终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实现。
实践决定认识。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,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,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展,现实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,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,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,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。
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。以低能量、低消耗、低开支为核心的生活生产方式,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,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。
河北专接本声明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